中国养老产业的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
发布日期:2015-12-11
科好集团Safeline Group科好研究院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总人口的 15.5%,达到了2.12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老龄化社会必然在中国催生前景可观的养老产业。因此,研究中国养老产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对策,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养老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大力推进我国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1 中国养老产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2.1 人才数量不足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院这一养老机构越来越受到认可。但是市场出现了,其人力资源建设却没有跟上。以四川郫筒镇养老院为例,常住老人达四百多名,但是只有十几名工作人员,差不多一名工作人员要照顾二十几名老人,而这些老人当中更有一定比例的失去行为能力的,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养老服务人员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就导致了老人未能受到非常完善的照料,一般是照顾下饮食、换洗衣物、打扫卫生、大病应急处理等,老人在情感、生活细节、慢性病等方面只能靠自己。
2.2 人才队伍结构不完善
养老机构的发展中,工作职能的划分越来越细,但是许多养老机构仍然缺少承担一些必要职能的人才。例如,部分老人由于儿女忙于工作、老伴或老友离世而缺乏基本的情绪诉求条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心理问题,所以在养老机构需要配备专门的心理护理人员,与老人进行沟通疏导。但遗憾的是,国内很少有养老机构有专门承担该职能的专业人员,这正说明了我国养老人才队伍结构还有待完善。
2.3 养护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养护人员处于养老服务第一线,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机构的成功与否。许多养老机构都意识到对养护人员的选择,不过由于预算有限、专业人员供需不等等原因,许多养老机构虽然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养护人员,但同时,对于一些如照顾饮食、卫生护理等,更多的是选择一些未经培训的普通人员从事,甚至由这些人员直接进行部分护理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职业培训和服务意识,导致了整体服务质量的低下。
2.4 人员稳定性不强
在传统养老机构中,其从业人员需要多年工作经验,这样才能结合实际将理论知识应用好。而目前养老服务行业由于工作环境差、工作辛苦、压力大、待遇不高等原因,使得该行业离职率较高。由于人员离职频繁,使得养老服务的培训效果得不到发挥,进而导致许多养老机构放弃了对工作人员的长期培训,以短期甚至仅仅是入职培训取代。
2 中国养老产业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
2.1 政府要切实起到牵头作用
首先,政府要划拨专门的资金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一方面加强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改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发达国家如瑞典,上世纪80年代每年投入到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的资金占其GDP的36%左右;再如澳大利亚养老机构的费用中30%来自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拨款。我国在资金投入方面可以采取分步走的办法,即每年利用一定财政收入(比如1%)支持建设一个或者一批养老机构,比如目前南京有各类养老机构280多家,可以搞一个“五年计划”,分批资助,减轻需要一次投入大量资金的负担。对于这种资助的实行,可以对机构进行资质评估,评估达标的可以优先享受。同时,除了机构支付的工资待遇之外,政府应该给予养老机构的为老服务人员相应的工资待遇补助。
其次,在政策方面,政府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养老机构的发展,比如,在机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用地、提供用房等)方面予以优惠,对机构的用水、用电等日常开支予以优惠,对机构雇佣人力,尤其是专业人才予以政策优惠,并把相应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政府应发挥自己公共服务的能力和号召力,动员社会上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协助养老机构的建设。对于那些支持养老机构建设的个人和企业予以表彰和诸如税收减免之类的优惠。
2.2 建立坚实的为老服务的群众基础
中国有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老龄化的今天,应该继续发扬这种传统美德。首先,媒体应该起到应有的宣传倡导作用,一方面要让社会充分认识到人口老龄化的严峻事实,另一方面要号召人们积极参与到应对老龄化的行列中来,为老年人做一些实事。其次,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号召人们端正认识、鼓励和吸引人们参与为老服务事业。
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这一模式,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种形式。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另外,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国家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由中心定期派专车接送。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
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之长,更符合人道的原则,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使老年人过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有效地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3 培养和输送专业的为老服务队伍
专业性的为老服务机构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建设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需要专业的培训机构。
首先,大专院校应该开设与养老服务有关的专业,如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等,招收和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其次,鼓励社会办学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职业培训,培养职业护理人员。
再次,劳动保障部门设立职业资格准入机制,保证养老服务人员合格的从业资质。香港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有专门的《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其中对于养老服务的社工做出了详细规定,当中要求只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注册人员方可申请养老机构专业岗位。目前香港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中,专业社工约占50%。政策的监管确保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同时提高了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地位。这一点是值得内地养老产业人力资源建设中借鉴的。
最后,设立专门的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输送渠道,保证就业的对接通道。
2.4 建立工作人员的权利保障机制
保证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充足和稳定,应该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其中之一就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库保证这一点。政府在投入相应的资金改善养老机构的硬件软件设施,改善老年人的养老条件的同时,也应该改善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同时,针对工作人员承受的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和工作压力,应该建立相应的权利维护机制以及压力舒缓通道。针对他们可能遭遇到的相关纠纷,也应当设立调解机制。
2.5 构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体系
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本身以及其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其对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服务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说,可能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人才。按照民政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要求,一个合格的养老机构应该配备有资质的医生护士和社会工作者。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养老机构中还配备了心理咨询师、康复师之类的专业人才。因此,一个规范的养老机构的人力资源体系应该不能缺少上述专业人才。其中,社会工作者因为其专业性、能力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已经被欧美乃至中国内地很多福利部门接受和认可。中国内地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自恢复以来已经在200多家高校开展,每年培养近万名毕业生,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因此,在养老机构中适当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